您的位置: 主页 > 学术观点 > 红楼梦

丁小平:《红楼梦》使我们思想变得深邃

作者:丁小平来源:讲座浏览次数:

曹雪芹是少有的“百科全书”式的人物。曹雪芹他不仅仅是文学家、文学史学家,甚至是半个史学家,中药学家,园林设计专家,等等。他不仅是一个诗人,他还是大哲学家。

我可以跟大家这么讲,曹雪芹的哲学水平,尤其是辩证法的水平,到今天我还没有发现谁超越过曹雪芹。曹雪芹是什么时代的人?大家都清楚。我给大家说一下年龄。他,要么生在一七二三年,要么生在一七二四年。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,生在一七二四年。因此,我们说,他要么与康德同岁,要么比康德大一岁。黑格尔是一七七零年生的。康德只是给辩证法建立体系做了一点点奠基工作。如果说讲地基是很大一片的话,他就添了几块石头,他没有完全奠基。而到了黑格尔这个阶段,辩证法成体系了。马克思对辩证法进行了他的唯物化的改造。但是,不管怎么样,到了黑格尔、马克思这个地方,才成体系。而辩证法在曹雪芹这个地方就早已成了体系。大家想想,西方比我们差多少。人家曹雪芹那个时候就把体系建成了,黑格尔比人家晚多少年?马克思比人家晚多少年?晚得多啦。也许有人说曹雪芹除了留下本《红楼梦》,还有一本给残疾人谋生留的一本书之外,就没啥了。我说,你看你眼睛有问题,还怪人家曹雪芹。我们中国搞哲学跟西方不一样。西方搞哲学的传统是分析性语言,比如说,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德国的哲学,以德国古典哲学为最典型代表,抽象的、准确的语言。

中国的哲学不是这样,中国的哲学走两条路。一种也有类似于德国的语言,以老子为代表,《道德经》是最典型代表。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”。不是抽象性语言吗?但是中国同时还有另外一种表现方式,比如说,以荀子为代表。我们中国不有很多寓言什么自相矛盾、刻舟求剑、南辕北辙,等等,这不也是吗?我们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形象语言表述哲学,就是哲学不是用抽象语言,是用具体语言。中国的哲学它是一种形象语言表达的形式。我们中国也有童话,我们中国的童话跟安徒生的童话是一回事,但中国的寓言跟安徒生的童话绝不是一回事。如果谁以为中国的寓言跟安徒生的童话是一回事,那大错特错了。曹雪芹他是在他的《红楼梦》当中以最主要的形式,就是形象语言的形式写。

大家想想,史湘云跟它的丫鬟翠缕她们在讲阴阳的时候有一段对话。我们回过头来看看,那是不是在叙述对立统一规律?我们回过头来再查一下《红楼梦》,我们看是不是。那么,我们再看,《好了歌》,尤其是甑士隐的《<好了歌>解》。大家看看,是不是写的是否定之否定规律。量变质变规律渗透在全书当中。对立统一规律除了以这个史湘云的对话存在以外,在全书当中曹雪芹还用了矛盾的写法。比如说整个结构的章式。比如说,《红楼梦》当中用了大量的对比。比如说宝玉是怎么呢?是又悲又喜。喜的是什么什么,悲的是什么什么。大量的对比。还有总体上它有矛盾对比。细微之处也用矛盾对比。我们说,《<好了歌>解》也是用了形象的语言写了否定之否定规律。他本身也渗透到矛盾的写法。“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。”大起大落,大变化,全都是这样。这里,我要解释一下,为什么说《好了歌》,尤其是《<好了歌解>》它写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呢?在这里,我就不一一细细说了,就说最后一句,“甚荒唐,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”。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。否定之否定规律解释了什么?说来说去,解释的就是这样,“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。”因为,事物发展,我们假如说以起点定义成肯定阶段,定义成否定阶段都无所谓,反正是螺旋式的,如果我们把起点定为肯定阶段的话,那么它要发展成否定阶段,然后又要发展成否定之否定阶段,否定之否定阶段还要继续发展,永远是波浪式前进,螺旋式上升。那么,在这里,他讲的什么?就是任何事物在它发生的时候就有了否定它的胚芽,当它成长到完美的时候,它否定自己的胚芽也走向成熟。所以,大家想想,不是这样吗?我们看,“好便是了,了便是好;不好便不了,不了便不好。”

假想,事物发展到最完美的时候,不恰恰是它被否定的时候吗?这不就是发展到“好”吗?发展到“好”的时候被否定,它不就开始“了”了吗?那么,所以说,“好就是了,了就是好。”到“了”的时候,事物发展到最好,“不了便不好,不好便不了。”它没发展到最好的时候它就不“了”,它就不能被否定。那么其结果不是“为他人作嫁衣裳”吗?大家看,奴隶社会刚一产生的时候,开始有奴隶集体劳动,产生生产工具。奴隶主很高兴,这个让奴隶多生儿子,大量的生产工具发展起来了,然后生产开始有些剩余了,奴隶有空闲探讨这些问题了。然后,开始出现奴隶暴动。到奴隶暴动的时候,奴隶社会发展到鼎盛的时候,不象最开始的奴隶社会那样贫困、蛮荒,在这个时候恰恰奴隶发展起来了。奴隶对奴隶主的斗争通过武装起义消灭了奴隶社会。封建制度建立一样,然后发展发展,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了,生产工具又进一步发展了。于是这个时候,农奴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农奴地位了,他要求自己独立,要多种地主的土地。大家看,这个时候又变了。直到发展到高级阶段,工场手工业的诞生,然后致使资本主义的诞生。

所以说,每一种制度在它发展的时候,它就含有否定自己的胚芽。除非它不想发展到完美状态,它发展到完美状态也就是对自己的否定。我们年轻人不也一样吗?其中有一个谁也没有办法的东西,就是我们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。我们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。然后还有最心爱的孩子。我告诉大家,到结婚的时候,相对我们的生理来讲,就开始否定自己。不要我们生孩子,大家干不干?说我们俩结婚不允许生孩子。我们生孩子、相关行为都一概不能有。我要跟大家这么说,你不杀了我呀。为什么布尔波特被人抓起来,弄得这么惨?布尔波特不让人结婚,结婚要经过他批准,让你干你干吗?我不让你结婚你干吗?然后跟大家讲,千万别生孩子,千万别有什么什么过程。说这个过程本身是对自己的否定。说大家看,孩子是对自己的否定,你得伺候你的孩子。过去有什么东西大家可以自己喝,说有了孩子你舍不得自己喝,给孩子喝。千万别怎么样,别生孩子。我这样说,大家听吗?大家不听。我们还一定要往那方面发展。当我们发展的时候,就开始否定自己。不就这样吗?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这样。发展发展,发展了半天就开始否定自己了。你以为对你这样,对我就不这样,对我也一样。我今天讲《红楼梦》,讲讲讲,把大家都讲会了,不就否定了我自己吗?大家学好,不就把我给收拾了吗?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。它永远是这个样子,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。所以,我们看看,曹雪芹在讲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时候讲得既深刻又生动。人家是祖师爷。我们小瞧人家曹雪芹,只不过是没有这个慧眼,认识不到罢了。

《红楼梦》,我们可以在里边得到很多东西。我们研究服装的话,我们说,大家看,写了那么多人物,都不乱,服装都不一样。大家看哪个人,都好象栩栩如生。服装怎么搞得那么好看,怎么这样美。大家想研究服装设计,你研究吧,想研究园林你研究吧,想研究绘画你研究嘛,想研究茶文化你研究嘛,都可以研究嘛。我第一次知道普洱茶这个词汇就是在《红楼梦》当中看到的。后来到了云南普洱地区,到了普洱县、澜沧县,到了这地方才知道什么是普洱茶。然后,我还带了一个硕士研究生,他是搞茶的,去搞茶文化研究。然后我就问他问题,我说,“喝茶是不是很有讲究,不同时期喝不同的茶?”他说,“那当然。”我说,“普洱茶什么时候喝?”他说,“普洱茶要饭后喝。”大家看看,普洱茶,中秋开夜宴的时候,林之孝家的不就来问,“是不是要喝普洱茶吗?”是不是?所以,我们研究茶文化也可以,那里什么东西都有,包括研究戏剧等等。所以讲,《红楼梦》,是一个不尽的宝库,我们在那里能得到的东西太多了。

查看更多 >>

红楼梦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