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主页 > 学术观点 > 红楼梦

丁小平:《红楼梦》研究现状概述

作者:丁小平来源:讲座浏览次数:

在这里,我想在开始把《红楼梦》研究的状况介绍一下。我觉得中国的《红楼梦》研究,应该是《红楼梦》这部著作完成大概二三十年开始,大量的研究就开始了,如果要是说从脂砚斋算起,那岂不是《红楼梦》一问世,研究就开始了。但是我们往往不把脂砚斋划为《红楼梦》的研究者,我们可以把他认为是和曹雪芹一样是完成一个单度创作、几度创作这样一类人,即使这样做,从《红楼梦》问世以来,大概二三十年,可以说曹雪芹先生是1763年病逝,大概到1800年,《红楼梦》的研究就了不得了。这个时候在王公贵族中,几乎家家必备。那个时候,买一套《红楼梦》即要十几两银子,甚至几十两银子,这可不是小数目,因为在那个时候,就像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九回当中描述的,刘姥姥说二十多两银子够一户庄家过一年的。刘姥姥家多少人呢?刘姥爷肯定没了,刘姥姥,刘姥姥的女儿,女婿,然后还有她的两个孩子,至少有五个人甚至还有更多的人,五口人生活一年,只用二十几两银子,那么买一部《红楼梦》却是十两银子,多的时候是几十两银子,你想《红楼梦》值钱吧。现在《红楼梦》是卖不了这个价了。

而《红楼梦》对封建社会甚至是对达官贵族,有的是明写,有的是暗写,进行了批判,甚至是挖苦带有讽刺。这些个王公贵族,家家都买,天天没人的时候,关起门就开始读,读起来一会哭一会笑,这书写得就这么好。从那时开始,《红楼梦》的研究者不断,对于离我们不远的,我们或许还熟悉,从王国维算起,像王国维,蔡元培,还有大家所熟悉的俞平伯等等。再早一点,有胡适以及胡适的学生像周汝昌,还有李希凡、冯其庸,还有一些年轻的、中年的或六十来岁以内的,研究好的多了。《红楼梦》从诞生以来尤其是在49年以后,在整个世界上,吃这碗饭的有五六万人,《红楼梦》之所以能形成红楼梦产业、红楼梦经济,不仅仅在舆论上有地位,在经济上也有地位。但不管研究多少,在我看来,早期的研究都不太成功,我们把它划成索引派、考证派,大概就是这些。他们观点是什么样呢?有说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是主要影射康雍乾这个时期,乾隆时期的人、事比较多,这是一种提法。这些研究五花八门,我们可能看在清朝、民国初期,这样的东西非常多,然后后来又有考证这些东西,反正我觉得这个研究是有意义的,但这个意义非常有限。我觉得从《红楼梦》研究来看,我以为,真的是从李希凡和蓝翎的《红楼梦》研究,算是真正走入正轨,因为在这之前都是瞎考证瞎索引,但也不是说不允许你考证、索引,瞎考证瞎索引肯定不好,正经索引、正经考证当然可以。但不能离开主题:为什么索引,为什么要考证呢?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