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,就是“框架结构法”,这个是引进房屋建筑的一个词汇。我们有很多楼房,是采取框架结构。框架结构的好处是什么样呢?就是我们想怎么用这样一个使用面积,我们就怎么样圈定、怎么样打算都行,它是个框架结构。我们说曹雪芹这个作品的结构就是框架结构,这个结构致使它有了很多很多特点,有些特点是空前绝后的。《红楼梦》这部书,现在展示给我们的是八十回,原来是留下七十九回,后来把七十九回扩充了一下,变成两回,八十回。据我们对红学的研究,知道曹雪芹写的作品是几易其稿,批阅十载,增删五次,这是大的,小的就不计其数了。写的回数多于七十九回或多于八十回,但是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八十回。于是整个红学界就是一片哗然,整天研究续书问题。第二个,就是解决续书。现在真是可喜,今天我的助手,他在网上发现了一个人,他在征集同志,真正志同道合的同志。他的观点和我的观点相当的相近,他自己也不堪寂寞。我说这太可喜了,任何一个学者听到有观点和他一样不是产生嫉妒心,而是高兴,真正觉得高兴,因为他关心的是红学的发展而不是自己的名利。
他这个结构有什么特点呢?他的结构是这样,就是曹雪芹构成《红楼梦》这部小说的结构,他就是给你八十回,它仍然是一个完整的作品。我们说完整,还有一种可能性,曹雪芹在某一个时候,突然产生顿悟:我不要那么多回,就要七十九回,恰到好处。究竟是不是这样,还有待于红学研究的进一步验证,这里没有结论。但是这结论有没有无所谓,我们说他这个作品的结构什么呢?我们说的框架结构就是这样,整个结构可以为你所用,任意规划,想怎么用就怎么用。不是说你已经确定结构了,你动一下不行,那是整堵墙,整堵墙动了房子就塌了。它不是这样,你可以随意调整。首先,由《红楼梦》的判词,由十二支曲子,由那么多谶语、谜语,由很多对联,还有戏单,还有他的人名礼记,还有结构性人物的演说,比如说像冷子兴、贾雨村等等这些结构演说。通过这些,他就把全书的故事的主要情节,人物的主要命运说清楚了。但如果他把这个东西交给读者,它还不是小说,只是一个小说提纲,或者是一个抽象的定义。曹雪芹不这样,在这个基础上,他又写了许多回,比如说展现在今天我们面前的是八十回,通过这八十回使得我们对小说的每一件事情都已经清楚了,当然不是说绝对的每一件事情,是小说要解决的人物和事件。有些非典型的人物事件无所谓,我们说在他这个框架结构当中,他跟所有作品结构都不一样,他引进了结构性人物,他引进了过渡性人物。比如说结构性人物,后来老舍就把这个方法学去了,方才我讲的老舍的《茶馆》,《茶馆》里说莲花落的那个人,就是一个结构性人物。而且它一开始就是什么办法呢?结构性的人物,将兼情节性的人物,而贾雨村、冷子兴就是。甄士隐,是纯结构性的人物,没有任何意义。而贾雨村、冷子兴除了结构性人物意义以外,它自身也构成相应的情节。说莲花落是什么呢,一个是用莲花落把整个结构构成,同时用说莲花落的这个要饭人的嘴,把不同时代的对比再交待出来了。他既然这样用,有了这些东西,我们说《红楼梦》当中,就把甄士隐这些人物,癞头和尚、跛足道人这些人物,还有,如果从单纯结构讲,还有贾雨村和冷子兴。这些人物他既然是结构性人物那他对全书不构成什么影响。还有,是过渡性人物,比如说在秦可卿出殡那一回,讲什么贾琼、贾芹等一大堆,这些人对全书有什么用,没什么用,就是走个场子,过一下就完了,凑个场子凑个规模。这些人的命运怎么样无所谓,甚至包括,不用说贾琼、贾芹这样的人,就贾芸这个人怎么样,也都无所谓。所以连金陵十二钗判词中所写的,金陵十二钗这些人物,包括贾母、贾政、王夫人、邢夫人等等,这些人物交待清楚就差不多了。那么他通过判词,通过前面的这些东西,什么谜语谶语,这一类东西,人名,再加上他八十回的叙述,我们说哪个人的轮廓不清楚?我们现在任意讲一个人,他都能说清楚。这部书的框架结构就有这么一个特点:再多写几回或者再砍掉几回,这作品仍然是完整的。不信就试试。现在,找一个没有读过《红楼梦》的人读一下子,就读七十八回,然后读完就扔那儿,他和读八十回的人,在一起谈谈,我们看看有多少区别?几乎没区别。我们也可以把整个《红楼梦》,表现的思想手法等等什么都能说得清清楚楚。如果换成一般的小说,我们把它砍掉一半,那这书就没法看了。而《红楼梦》这本书很有意思,在三十五和三十六回,在三十五回结束的地方,不知道什么原因,可能是在抄录的时候弄丢了一段,三十五回、三十六回连不上,不信大家查去。而尽管这样,就这样的书,我们把它读起来之后,感觉还完整。
大家看看,这个结构特殊吧。它是个框架性的结构,以往的小说从来没有这样写过。我们说空前绝后,是以前没有写过的,绝后是以后虽然有人学他的方法,但决不能超过他。那么在这里,比如说,对于没读过《红楼梦》的朋友,我就顺便多说两句。他首先是金陵十二钗判词副册、右副册,右副册选了个晴雯,选了个袭人,然后就进入副册,然后进入正册,第五回这样写的。第五回写的什么呢?写的是晴雯这个人物。晴雯这个人,它说,叫“霁月难逢,彩云易散。风流灵巧招人怨。寿夭多因诽谤生,多情公子空牵念。”既写了她自己的命运,其实把宝玉也写进去了。那么我们看了这个判词,晴雯的一生大概就清楚了。那么再加一些描写,就完全知道了。《红楼梦》好在哪儿呢?在八十回以前,已经把晴雯的结局给完全写了。不仅晴雯是怎么死的写清楚,这里边还专门加了一个什么呢?《芙蓉女儿诔》。写到这儿,这算是写得非常完整了。那我们下面再举一个,就是史湘云。史湘云,是个曲子,“襁褓中,父母叹双亡。纵居那绮罗丛,谁知娇养幸生来,英豪阔大宽宏量,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。好一似,霁月光风耀玉堂。厮配得才貌仙郎,博得个地久天长,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。终久是云散高唐,水涸湘江。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,何必枉悲伤!”她的判词写什么?“富贵又何为?襁褓之间父母违;展眼吊斜晖,湘江水逝楚云飞。”大家想想,本来湘云可以再写下去,本来高鹗续书时也往下写了。但写了又怎么样,不写又怎么样?已经很清楚了,已经很完整了。这里边提出了一个反证,就是实践给了一个反证,说的再生动不过了。《红楼梦》问世以来,续书就开始满天飞:《红楼梦补》、《补红楼梦》、《红楼新梦》、《红楼续梦》,多少种“红楼新梦”,太多了,这些续书我们就不一一说了。这些续书当中,人们意见最大的就是程伟元和高鹗的版本。因为人们说他写的违反了曹雪芹的原意,跟判词、跟前面的都不能一致。简单的说,就是兰桂其芳大团圆,在这里曹雪芹的原意完全不是这个样子,他为什么要这样搞呢?搞得一塌糊涂!那我就要问了,既然搞得一塌糊涂,出版《红楼梦》,为什么采取他的续书呢?为什么不采取别的。因为采取别的没人看,就采取这个续书,别人愿意看。为什么?续书肯定违反愿意,肯定是不准确了。但不准确,为什么人家愿意看呢?是因为它增加了新意,增加了新的内容,甚至满足人们大团圆的精神追求。而除了程伟元和高鹗的,续的东西跟曹雪芹的完全一样,越一样越没人看,越一样就越狗尾续貂。八十回人们都全清楚了,虽然没看想也能把后边想出来,现在再把它说出来,这不是有毛病吗?说我在这挠一挠头发,有人说要么他头发里有个虱子,要么他是痒了。你说这干嘛,我只是挠一下,别人看不清你偏要解释一下,烦不烦?!不就是这个道理吗?所以这是实践当中给我们一个非常强烈的反证。所有认为这个书不是完整作品,所有要补它的人,由于指导思想错误,所以实践不管我们做得多么精细,越精细就越失败。反过来做得不精细的,反倒是成功的。这就告诉我们不要严格入手才行。
而我在这里顺便要强调一句,《红楼梦》研究当中有一个非常荒唐的方向,就是总是要把问题说清楚,说清楚没根据怎么办?就把程伟元、高鹗的续书后四十回加上做证据。那本来就不是曹雪芹的原意,加上去做证据有什么意义?这是第一个无聊。用这个东西做证据来研究《红楼梦》,无聊!第二个无聊,就是整天琢磨续书,整天琢磨找残稿。我说,要是出于发展红学的目的,去找残稿,我非常支持。如果要是出于想把作品完善而查找残稿,那就非常愚蠢。这个东西不可取!我希望很多红学研究者,这种费力不讨好的,甚至扭曲的事别干。《红楼梦》它恰恰是采取这种框架结构,这个结构使得它跟所有的作品不同。
曹雪芹是少有的“百科全书”式的人物。曹雪芹他不仅仅是文学家、文学史学家,甚至是半个史学家,中药学家,园林设计专家,等等。他不仅是一个诗人,他还是大哲学家。我可以跟大家这么讲,曹雪芹的哲学水平,尤其是辩...
在这之外,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关于爱情。我们今天的高校可以说是淫乱。这个淫乱是什么?这个男女生搬到一起去,明天不高兴大家换一个总可以的。这是什么东西?这是淫乱,不是爱情!但是现在,由于大量思想的误导,把...
“日月如梭,光阴似箭,转眼两年过去啦。”我们看哪本小说描述时间不是用这档次的手段?即使不说“日月如梭,光阴似箭”,反正也差不多。说什么“闲言...
《红楼梦》,还是艺术小说。我们只简单地讲,说《红楼梦》是艺术小说,它的高度是空前的。比如说,现在有很多所谓红学家,知道八十回本红楼梦是完整的作品这个道理吗?当然,原来不是八十回,原来是七十九回。后来扩...
Copyright © 2023-2023 饱霜孤竹 Powered by EyouCms ICP证:
京ICP备19048717号-3
冀公网安备13108202001089号